相比3月中旬,目前铁矿石报价已大涨30%。4月19日,品位66%的巴西粉矿报价飙升至1450元/吨,澳大利亚62%块矿为1340元/吨,59%粉矿则为1210元/吨。
与此同时,进口铁矿石的到港量呈现下降趋势。“矿山的产量并没有比去年增加多少,铁路、港口码头的发货运力又达到了饱和。”联合金属网分析师胡凯表示,“再者,现在的高价格,也基本接近了钢厂成本承受力的极限。”
没有了协议价,又一次面临谈判进展无果的中钢协,指责矿商“定下价格必须接受、否则停止供矿”。目前,中方仍然没有接受国际矿商提出的季度定价模式,但矿商与钢企间展开“一对一谈判”已有时日,包括数量、价格、交易方式等。
一位资深业界人士对本报记者称,“铁矿石的定价机制,现在正处在摆脱人为定价阶段’的转变期。”此前,必和必拓、力拓、淡水河谷都已表态,正向客户推行季度定价。
中国钢企是否应该主动迎接“指数化定价”?现实是,中国钢铁业,从企业到主管部门,对“指数化定价”还未做好应对的准备,无论是在技术上,还是心理上。
而铁矿石定价机制的变迁,已吸引了诸多的投机者。目前,全球主要金融机构、 三方网站等,都在积极建设各自的“指数”,包括中国国内的相关机构。
“对于现货定价,我们是该回避还是正视?是不是用开放的心态,更有帮助?”国内钢铁咨询商一位负责人称,“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指数,这个条件已经成熟了,也有这个需求。如果采取回避心态的话,可能还是会一直受制于人。”
但胡凯对本报记者指出,“从钢厂角度考虑,就算是全现货,一船一个价各自谈,也千万不能采取指数定价。不然,铁矿石市场 终会金融衍生品泛滥,如同干散货那样,不是供需决定指数,而是投行操控指数,矿山和钢厂都占不到便宜。”